快眼看书

繁体版 简体版
快眼看书 > 如何拿下将我当替身的状元郎 > 第50章 朝堂争论

第50章 朝堂争论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皇帝坐于高台之上,挥了挥手,说:“奏。”

那官员就将那案子原原本本的讲了一遍,原来是有一男偷盗被捕,按照本朝律例应当流放三年,但他是家中独子,且还有高龄父母要赡养,当地官员不知如何是好,这才奏到中央询问。

皇帝问:“诸位爱卿以为如何?”

底下的朝臣们议论纷纷,七嘴八舌,说什么的都有。

皇帝眼光一转,看到了站在前面的几个儿子,他问:“昌勉,你是如何认为的?”

大皇子闻言,向前一步走出了队列,行礼过后回道:“父皇,儿臣以为,国无律法不可治,既然那人偷盗,则应当按照本朝律法,严惩。”

皇帝“嗯”了一声,而后又问三皇子,“老三,你呢?”

三皇子脸上挂着笑,走出来,声音嘶哑道:“回父皇,儿臣所以为同皇兄一样,这律法是父皇命诸位大臣所制,其中也不乏父皇的诏令,那便是圣意,圣意岂有可违反的道理?”

皇帝闻言,放在龙椅上的手,轻轻点了几下,不置可否。

皇帝对律法条文往日里甚为看重,于是几个皇子都摸索着皇帝的意思,赶着维护。

他问完之后,又看向了殷伯玉,随口一般道:“二皇子,你也说说。”

殷伯玉闻言,站出了队列,几位皇子此时也都将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。平日里殷伯玉也对皇帝严法苛刑略有耳闻,知道怎样的回答才更能讨皇帝开心。答案很明显的摆在了他的面前。

但他却没有按照旁人所想,说出那个标准的答案。

殷伯玉不卑不亢道:“陛下,儿臣以为,此事还有商榷的余地。”

“哦?”皇帝似乎来了兴趣,问:“你有何见解?”

“就如方才那位大人所言,此人虽然有罪在身,但却还有父母等待赡养,我朝自开国以来,就一直以孝道礼仪闻名于世,若是全然不考虑里面的礼义,怕不是会叫百姓失望,叫他国轻视?”

他这话一出,叫底下的官员再度议论起来。

大皇子神色深沉看不出心思,三皇子玩着手里的扳指,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,只有四皇子态度明显,当即就哼声而出,声音不小道:

“你这说的有的没得,都是妇人之仁罢了?什么礼义,若是你不严惩,以后的人就都有样学样,不将律法与父皇放在眼里了!”

殷伯玉神色浅淡,道:“礼义乃我朝立朝之根本,从太祖皇帝起便是如此,皇弟难道不知?”

四皇子瞪大了眼睛,想要回嘴回去,却被底下的朝臣先抢先了一步。

那人拿腔拿调,语气之中不免带了些对殷伯玉的轻视,道:“二皇子殿下涉世未深,是不知道有些刁民的习性,惯会想着法子钻空子。今儿需要侍奉父母,明儿又有孩子要照顾,狡猾得很。”

底下又是一堆附和的声音。

四皇子扯了扯嘴角,笑了,道:“就是如此。”

殷伯玉眉头轻蹙,摇头道:“上位者等同百姓的另一父母,若是父母都不替自己的孩子着想,还有谁会这般做?”

“哼,见识短浅。”四皇子撇着嘴道。

高台之上传来皇帝的咳嗽声,众人的注意力再次回到了皇帝那边。

四皇子扬着头,一副获胜者的姿态,他得意的笑了,心道,果然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,也没读过多少书的,不知道父皇向来重视律法,这下便等着挨骂吧。

然而,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皇帝本是威严的面庞,竟然难得露出了微笑,他沉声道:“朕瞧二皇子所言,倒是有几分在理。”

朝中上下安静了,四皇子也愣住了,脸上得意的笑僵在了脸上。

他不可置信的转而看向了殷伯玉,又看向了皇帝,语气断续说:“父皇,这,这不严惩怎可......”

三皇子在旁转了转眼珠子,乐呵呵道:“哎呀我看四皇弟你还是少说几句,二皇兄这说得正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理念,我瞧二皇兄就说得对。”

四皇子咬了咬牙,瞪了三皇子一眼。

皇帝威严的声音从上头传到了大殿内的每一处,“治国之道,在于阴阳平衡,一味的以刑治国,日久恐失了人心。更何况,宽仁之道不可不留意,你们往后也要多加注意。”

众朝臣闻言皆是叩首拜服,“陛下英明。”

皇帝于是又问:“二皇子既说要以仁义断此案,那可有什么好法子?”

殷伯玉拱手垂眸道:“儿臣以为,流放于远疆会使得此人父母无依,但不施以惩罚又不足以服众,不若就以陛下的名义,特旨让其以多倍钱财赔偿加以就近劳役,就此作罢,如此还能彰显陛下仁慈,爱民如子。”

皇帝摸着下巴思索了片刻,笑道:“诸爱卿以为如何?”

礼部侍郎先站了出来,道:“臣以为二殿下所言极是。”

有了他先开这个头,其余的官员们也纷纷站了出来,赞同称赞,说二殿下此番处理巧妙而又合乎礼义。

“好,那就如二皇子所言,此事便这般处置吧。”

此事告一段落,皇帝又问起了北疆事宜。

常年驻守北疆的马将军出列回道:“陛下,我朝北疆边界受贼人骚扰已久,周边百姓痛苦不堪。还请陛下下旨,派兵彻底清缴了那波贼人。”

这件事殷伯玉也知道,听闻过去时日朝廷一直没得空去管那些贼人,导致他们现下越发的猖獗。

皇帝在高台之上沉吟片刻,眉头紧皱,想来也已经被这件事烦扰了许久。

裴炎进言道,“陛下,这伙贼人侵扰北疆百姓已然几年有余,这些年我朝因与戎芝交战,一直不得空处理此事,后又恰逢大旱,拨不出多余的银两,现下时局稍稍稳定,是时候清剿了那些贼人了。”

皇帝点了点头,道:“裴爱卿所言极是,可这领兵之人作何选择?诸爱卿可有合适人选?”

殷伯玉用余光扫了扫底下的大臣们,大多对此略有推诿之意,只有几个年轻的武将脸上带着跃跃欲试的意思。

有大臣道:“陛下,现如今周将军与李将军都驻守我朝与戎芝边界,脱身不得,倒可在年轻小辈里挑选合适人选。”

裴炎适时接话道:“陛下,臣有一子裴观文,近日刚入职审文院,若是陛下首肯,想来犬子必然愿意为陛下分忧。”

殷伯玉在听到这话后,微微睁大了眼睛,不顾还在朝堂之上,往后看向了裴观文所在的地方。

其他的官员此刻想来也与殷伯玉同样的想法,也私下里偷偷打量着这位初出茅庐的状元郎。

大家心知肚明,他的父亲是要给他争取点功名了。

只见此刻在众人目光中心的裴观文,神色如常,顺着父亲的话往旁一站,对着皇帝行礼,甚至还朝着皇帝笑了,道:“臣愿为陛下分忧。”

殷伯玉抿了抿唇,只道是一往边疆,不知何时能归,更何况还要亲自面对如此危险的贼人,裴炎也真舍得就这样让裴观文去了。

上座的皇帝果然和殷伯玉有同样的想法。

皇帝知道裴炎的性子,向来严苛,这就是所谓的虎父无犬子。

但裴观文是皇后的亲侄子,也算是从小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孩子,此去虽不至于凶险万分有去无回,却也不是全然没有一丝危险的。

于是他一时间没有立刻开口同意。

“裴爱卿当真?”

裴炎拱手道:“自是当真,还望陛下恩准。”

皇帝皱了皱眉头,就听到了有人道:“启禀陛下,带兵清剿流寇此等事宜,并非小事,还是要慎重考虑人选,怎么的也得选上一位曾有些经验的将军去,小裴大人入仕还未一载,便让他带兵前去,是否过于儿戏了?”

敏亲王一派正气凌然,昂首挺胸,这话说得振振有辞,叫人挑不出错。

但依照着殷伯玉这些日子对敏亲王的了解,比起他有些什么旁的深谋远虑,他更可能是纯粹的不想让裴炎好过。

裴炎轻“哼”了一声,语气不悦道:“敏亲王何出此言?犬子虽说少了些实践历练,却也饱读诗书,通悉兵法,况且不过清剿些流寇贼人,我朝军威浩荡,还怕他们不成?”

敏亲王讥讽一笑,道:“我朝军威浩荡不假,只是小裴大人能否胜任,这谁又知道呢?”

一名大臣此时站了出来,附和着裴炎,说:“小裴大人历来能力了得,臣相信若是小裴大人领兵,必然会一举成功。”

见裴炎一系的官员出来说话,敏亲王的派系子弟也不甘示弱,站出来一同加入了争论。

殷伯玉看着这略显混乱的朝堂,心中觉得好笑。

他看向了裴观文,只见那人正玉树临风的站着,含着温和的笑,见了殷伯玉的目光,变了变脸色,朝他挑衅的抛了个眼神,而后唇齿微启,眼睛半眯着做了个口型。

——不许看我。

说完,他移开了目光,恢复了先前的微笑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