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眼看书

繁体版 简体版
快眼看书 > 她在大宋搞收藏 > 第77章 周记书坊

第77章 周记书坊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宋家的藏书楼是允许外人分享的,读书人都可以入楼借书阅览。

搬到春明坊居住的读书人越来越多,导致那里出现了“学区房”效应,房价暴涨,春明坊宅子价格比其他地方高一倍。共享的私人藏书楼,其实跟公共图书馆差不多。

青木点头,“不单是宋家私藏的书籍,阿姐说只要是私藏的好书,都给租赁版钱,让书坊刻印。选了咱们宅子西侧最北边的铺子,一楼卖书籍,二楼是藏书楼,欢迎所有读书人上楼借书阅览,后院的仓库刻印书籍。”

苏叶闻言问道:“不会亏本吧?”

青木总是跑刘记书坊买书,帮云初、苏叶买过很多书籍,跟刘掌柜很是熟悉,没事多闲聊。

听刘掌柜提起过,舒州的公使库刻印二十册《大易粹言》,定价八贯。

纸张一千三百张,装背饶青纸三十张,背青白纸三十张,棕墨、糊药、印背匠工食等钱一贯五百文,租赁版钱一贯两百文。也就是二十册书籍,成本两贯七百文,卖价八贯,利润五贯三百文。

青木摇头道:“不会的,印书成本很低廉,利润丰厚,至少是定价的一半,即使设立太学生奖学金,利润还是有一半。”

······

四月初,青木给云初送去账册,受疫情影响,一月和二月大半时间,除了生药铺和锦帛在营业,其他几个铺子都关了门。

云初看着账册上一笔笔开支收入明细,三月香饮子铺子恢复了,利润三千贯。生药铺靠着卖人参、赤灵芝、甘草、药丸,利润六万贯。

花果铺等到了牡丹提前上市,今年种汴锦的庄子不少,汴锦不再是独家销售了,价格下降不少,但是靠着提前上市,牡丹赚了不少,再加上庶人园种植的鲜果、空间内挖出去的含笑花,利润七万贯。

锦帛铺卖棉被、棉布,利润七万两千贯。冠子铺没有什么核心优势,利润只有两千贯。

最大的一笔收入,竟然是给清风楼供货,茄子和瓠瓜,真是暴富,鱼虾蟹鳖、兔子、鸡,加在一起利润高达九万贯。

三月新开的宠物店,利润比较低,两千贯。生鲜铺,才刚开业没多长时间,投入大于产出。

所有加在一起,总利润二十九万九千贯。

李旌已派人来告知,他的货船已到州桥。浩浩荡荡的停在汴河畔,他现在已经做到了汴京瓷器行总把头。

云初预定的钧窑、建窑、磁州窑、定窑的瓷器,各二十万件,八万贯。李旌专门安排心腹人员,分批次送到周宅北院厢房。

只是各大名窑每年的产量都有限,李旌托青木告知云初,估计今年后面就没有那么多瓷器了。

云初也知道,早早就做好了应对——开书坊,自己刻印书籍,物美价廉,关键是量大。

宋家三万多卷书籍,每卷刻印两百本,云初自留一百本,就是三百多万卷藏品。

可是这三万多卷,八千册书籍,每册成本一百三十五文,总成本二十一万六千贯。卖掉剩下的一半,八十万册,四百文一册,还能收入三十二万贯。扣去借阅的、破损的、奖学金,依然还有三十万贯收入,剩下利润八万四千贯。

云初在书房里,把键盘拨的霹雳吧啦,除了女人和孩子的钱好赚,大宋是读书人的天下,文化发展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,刻印工价低廉,读书人的钱,也好赚。

开书坊,青木采买刻印工具,并按照云初的要求补买书坊桌椅。

利润二十九万九千贯,全部花在了买瓷器、投入书坊,剩下三千贯不到,作为几个铺子周转开支,资金很紧张。她那么多利润,竟然缺钱了。

云初支使舒阳和欢儿去书坊,舒阳拿着燕驰写好的拜帖去宋宅租赁书籍,另外定期采购纸张、工墨、面蜡等材料,包括工人三餐的用饭,欢儿在书坊看顾着刻印书籍。

三万多卷书籍,每卷刻印两百本,也是个大工程,每天刻印一百卷,一个月刻印三千卷,也得十个月干完。

为了加速完成收藏,云初采用三班倒,三名书坊刻印老师傅领头,每班五十个伙计,增加蜡烛油灯、食钱,预计半年完工。每月按质按量提前完工,老师傅赏钱五贯,伙计赏钱两贯。连带着舒阳和欢儿,每人月俸增加十贯。

想要人干活,就得实实在在的把钱给出去,从古至今不变。

·····

云初盘了冠子铺很久,没有核心产品、创新技术、过硬的营销手段,压根就竞争不过汴京那些老牌名店。

像那唐家金银铺,嫔妃派人去买,带在宫里贵人的头上,引领汴京贵妇首饰的风潮。

俞家冠子铺,工匠手艺很好,设计的款式也新颖,已经输送了不少的设计款式给周宅这边的冠子铺,不然,利润两千贯都保不住,还是得找自己家铺子的亮点。

云初突然想起,去年九月初,用河蚌培育珍珠,七个多月过去了,以空间的繁殖速度,珍珠也该长大了。

云初带着滑动卡尺进入空间,蹲在河边静悄悄的观察,那些河蚌长到二十公分,个别两个在浅水区张着蚌壳。

捡了一个大石头,趁机塞进蚌壳,掐住,防止河蚌闭上。找了两根二十公分左右长的细树枝,当作筷子,从河蚌内部夹珍珠。她不敢伸手去掏,万一河蚌闭上蚌口,能把她手夹断。

珠子圆滚润滑,容易跑,云初好不容易掏出了第一个,周长寸五,她很满意,长到这么大已经很不错了。

一共掏出十九个,用卡尺一量,九个周长都是寸四上下,七个周长寸五,最大的三个周长一寸上下。大多都是正圆,也有几个椭圆、扁圆。

河蚌大,珍珠也长的大,超出预期太多。

朝廷曾在河北抛买北珠,寸三大小的,九十四贯一颗。周长一寸的大北珠,两千至三千贯一颗。

这一个大河蚌产出竟然高达一万四千多贯,但是珍珠这东西,数量若是多了就不值钱。

若都是按照这个价,那以后啥也不用干了,直接养珍珠就够了。

物以稀为贵,所以得控价、囤货。

去年一共培育了四千个母贝河蚌,每个河蚌里面都种植了二十个小片,也就是有二十颗珍珠。

翌日一早,云初便去了延和坊周宅,在中院的厢房中,摆好五百个大河蚌,准备取珠。

这件事,云初不敢劳烦其他人,只能和自己家人一起动手,亲自取珠。

苏叶和百薇之前逛过唐家金银铺,三颗周长一寸的北珠,作为唐家金银铺的镇店之宝。

她们跟着云初一起取珍珠,一个河蚌里面就有三四颗周长一寸大的,全都震惊的合不拢嘴。

青木和竹沥并不知道北珠的具体价格,但是也略有所闻,辽人和大宋的勋贵们极其喜欢,为了获取一颗北珠,很多采珠人冻死冻伤在极寒的河底。

一连七日,周家人都在厢房中取珠,剔除掉品质不好的,获得七万六千四百颗北珠。

最后一日,进行分类,按照周长大小不同,装进不同颜色绸缎做的锦袋里,每袋一千颗。

周长一寸以上、寸□□、寸六七的,各十二袋。寸四五的北珠,四十袋,剩下四百颗都是寸三及其以下的,分别用紫、红、绿、青、蓝的锦袋装着,标好价格两千贯、一千五百贯、八百贯、两百贯、九十四贯以下。

每种颜色的锦袋,分别交给青木一袋,总共四千四百颗。先卖蓝色锦袋,这种不怎么值钱,每颗九十四贯以下。

其他尺寸加一起,每个月最多拿出四百颗出来,其中一寸以上的每个月只放二十颗出来,放多了就不值钱了。

云初装了五个小型的春辰色锦袋,每袋五十个一寸以上的北珠,正好装满,分别给弟弟妹妹留着压箱底,不要露富,若是缺零花钱了,直接从青木这里领取。

“可是,阿姐,这一袋就是十万贯,烫手啊,家里要是被盗、弄丢了,怎么办?”竹沥一头汗。

苏叶看着这一大袋,蹙眉道:“阿姐,宅子周边都是铺子,人来人往,不安全。大哥,你那里四千多颗,怎么存放?”

“我也头疼,这要是被偷了,我都不敢报官府。”青木沉默片刻,沉吟着开口道。

百薇点头赞同:“阿姐,还是放你那里安全些,揣着这个袋子,晚上睡不好。我有件事想拜托阿姐。”

云初打量着这些袋子,存放也是个问题,现在可没有什么保险柜。一旦露富,被歹人知道,为了钱财,什么事都能干出来,招来横祸。

“好,每个月青木从我这里领走四百颗拿去冠子铺卖,咱们每人每月一千贯零花钱,都从冠子铺这里支取。百薇,你不会是想让欢儿教你练双刀吧?”云初目光落在百薇脸上。

百薇撒娇道:“阿姐,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,我有分寸。”

云初头大,百薇喜欢的都是暴力型,练拳玩刀,妥妥一暴力美少女,可是她也喜欢捏针刺绣,反差感极强。

观察了一圈青木苏叶竹沥三人的态度,“要不先这样,我让欢儿教你一些基础。另外,我准备了十匹西域好马,养在庶人园,每人挑一匹自己喜欢的。”

“阿姐,现在是十二匹马了,前几天生了两匹黑色的小马驹,一匹额间白色,一匹四只蹄子附近是白色,很是漂亮。”青木笑着道。

“我要小马!”百薇和竹沥异口同声。

云初和苏叶温柔一笑,这两都是孩子。

空出了一段河道,云初观察过那些去年秋天还是拳头大小的小河蚌,它们没有被人工培育珍珠,现在也长到十公分了,到了该安排的时候了。

云初打捞出新的河蚌,让冠子铺的六个伙计进行新一轮的植入珠核手术,再培育四千个植入珠核的母贝。

这七八万颗北珠,留着预备走出口,辽国、高丽、日本,甚至东南亚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