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眼看书

繁体版 简体版
快眼看书 > [汉]开局给刘邦背了段史记 > 第3章 第 3 章

第3章 第 3 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还好,她这“没能力”的阿翁,面上依旧是一副礼贤下士的恭敬模样。

刘元松了口气,佩服起刘邦的容人之量。难怪此人最终能夺得天下,确有几分真本事在身上。

她断然是没有这份度量的。

睚眦必报,辱她者死。

她有仇一定要当场就报,委屈不了自己一点。被亲爹丢下去,她也当场报了仇。

这世间没有人值得她屈服。唯有一人例外,她的阿母,吕雉。

吕雉温婉善良,坚韧聪慧。哪怕替刘邦下了大狱,她都只顾着安慰着刘元,不要害怕。

恰在此时,她又听见刘邦开口:“先生言寡人没有领兵之能,可否不吝赐教?”

“臣定当知无不言。”韩信将刘邦扶了起来,神采飞扬,眉眼间的郁气也早就一扫而空。

青年的眉眼温润,目光却如同宝剑初露锋芒,他朗声道:“这五十多万人,对于大王而言,太多了,反而是灾祸。”

“那依你之见,寡人可领兵多少人?”刘邦盘腿坐了下来,开始烤火。

韩信见状也坐了下来,十分笃定地说道:“至多十万人,一两万人最好。”

刘元见刘邦脸色稍有不渝,拼命朝着韩信使眼色。

刘邦的声音略带寒气,缓缓问道:“那你呢?你又能将兵几人?”

是十万,二十万,还是几十万?

刘邦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,料定他会说出一个比自己多很多的数字。

可包括张良在内的诸人却依旧瞪大了双眼,只因他们听到——

“臣若是将兵,自然是多多益善。”

刘邦没忍住黑了脸,好一个狂妄自大的小子!但这份狂妄,乃公喜欢。

萧何说得对,此人是个好苗子,且让他试试罢。

刘元在刘邦身边,仰头看着韩信,她算不算打卡了这“多多益善”的名场面?

皎洁的月光似乎为他镀上了一层光。

韩信生的并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审美,他不似张良那般貌美如妇人,更不似霸王那般身材魁梧高大。

他骨相极美,生的一张鹅蛋脸,眉弓高,丹凤眼,不笑的时候带着些许冷意,仿若山涧积雪,笑起来偏又肆意张扬,仿佛整个世界都明朗了起来。

他衣裳依旧有些湿,身后背着一把长剑,少年人自信、骄傲,甚至有些目中无人。

可刘元看得有些移不开眼。

只见他颇受感动地看向刘邦:“大王以国士待我,我必以国士报之!”

刘邦也与他好一番君臣相得。

看见这二人的模样,刘元噗嗤就笑了,好一个小白兔与大灰狼,韩信或许是一个“国士”,一个将军,却不是一个政治家。

刘邦则不然,他是天生的政客,天生的帝王。

这一笑便引来刘邦的打量:“元,何故发笑。”

“我为阿翁高兴,恭贺你又得一员大将,相信过不了多久,这天下的局势就要变一变了。”刘元满嘴跑着火车,倚着刘邦。

“女公子有如此眼光,臣恭贺大王。”张良深深地看了刘元一眼,眼中若有所思。

“眼光?”韩信嗤之以鼻,“我方才听大王讲,这绕道萧县,是你提的。”

“不知韩公有何赐教?”刘元也想见识一下这韩信,到底是怎样变幻莫测,又是怎样的国士无双。

“你这绕道之法,当真是愚不可及。”韩信挑眉看向刘元,嘴上丝毫不留情面。

其实倒也没有这样不堪,比刘邦还是强上许多的,他是故意这样说。

他本以为,这丫头听到自己这番话,只怕又要不快。

刘邦和张良也是这般想的,他们也怕刘元又疯起来。

便是身体再好,也不能这样折腾自己。何况后面还有项羽的追兵,他们的时间本就不多。

刘元扑通一下就跪倒在地:“元自知愚钝,愿拜先生为师,还请先生教我!”

拜、我、为、师?

刘元的行动再一次超出了在场所有人的预判——她就这样麻利地跪下了?!

张良心中大为震惊,从这一刻起,刘元彻底在他面前挂了号。

刘邦表情也有些微妙的变化,这兔崽子倒是有些机灵。

韩信胸口有些闷,这父女俩还真是如出一辙,这女子更是狡猾至极——她以为这样一来,自己便不好拒绝了吗?

想得美。

凭她什么阿猫阿狗,便能做我的徒弟吗?纵然她举荐了自己,纵然她是大王的女儿,那又如何?

韩信如此想着,便开口拒绝:“既然女公子如此说来,信怕是无福做您的先生。”

“好,那便依先生所言。”几乎韩信的话刚一落地,刘元就利落地爬了起来,不带半分犹豫,“先生既然没有这福气,我也不好强人所难。”

韩信莫名有些心虚,他之前说刘邦没有能力的时候,也未曾有过这样的心虚。

他的眼神,不由自主地追随眼前的少女。

却发现她面上毫无表情。

刘元只道:“绕道萧县实属无奈之举,此举只能缓一时,却不能从根上解决眼前的危机。”

刘邦与张良对视一眼,示意刘元继续说。

刘元继续说道:“项羽虎视眈眈,如猛虎追逐猎物,而我军人心涣散,看似有五十万之多,实则尽是散兵游勇,才被这厮以少胜多,一击即破。”

“至于勘察敌情、收复散兵、组织军队,元深知,此事定要一位通晓军事之人,此人非先生不可。”

说完,她看向韩信。

为何又非我不可?韩信听着她这一番话,心中不是不激荡,只是他心中仍有疑虑:“你又是为何认定,我便能行?”

刘元笑了,自然是因为历史上,你真的行,特别行。

她却没有正面回答韩信的问题:“今天下疲敝,战乱不息,生民煎熬。诸位又是因何来此?”

刘邦哈哈大笑:“自然是为了出人头地。”

“大丈夫居于天地,岂能不建立一番事业?诸公心中所求莫过于此。”刘元继续说道。

听到她这句话,张良点了点头,他在留地初遇刘邦之时,便是这样想的。

刘邦则是记起来了他初见秦始皇出巡的时候,彼时他还是个混混,却在心中生出无限向往——大丈夫当如是。

韩信神色莫名,他想起昔日在项羽处,后来在汉王,皆不被重用时的苦闷:“所以呢?”

“这一点,元与诸位相同。”

“除此之外,我还有两个原因。一则,我母吕雉落入敌手,为人子女岂能坐视不理!”

闻言,张良称赞道:“女公子至孝。”

刘邦则是调整了一下坐姿,他有些不自在,这就差指着他的鼻子骂了——毕竟他阿翁刘太公,也与娥姁一起被抓了。

刘元继续说道:“除此之外,我阿翁刘邦乡土出身,此前不过是泗水亭长,秦朝一小吏耳,如今却已为汉王。”

刘邦脸色有些不虞,他这女儿可太会讲话——他是汉王不假,可眼下有如丧家之犬,哪里有王的威仪?

刘元指向前方的河流,慷慨道:“天下黔首恰似这水,为君者恰似水上之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【1】,秦之灭亡皆来于此,我虽不才,却也有兼济天下之志。”

刘元话音未落,张良便激动道:“好一个‘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’,不想女公子竟也读荀子!”

刘邦则不以为然:“这些个酸儒,有什么好读的!”

韩信却在听见那句兼济天下之时,心中一动:这是何等的胸怀,何等的气魄!

他深深打量了刘元一眼,却听见更为振聋发聩的话——

“我,刘元,愿竭尽毕生之力,只为耕者皆有其田,百姓各安其业,如此而已。”

说完,她抬头看着韩信,重重地在地上磕了个头:“若韩公因先前之事心中不快,刘元任凭处置。”

至此,韩信彻底愣住了。

好一个如此而已,直教他喉咙堵得慌。

他看见自己伸出手,将眼前的女子扶了起来:“女公子折煞在下,我心中并未有任何不快。”

见刘元表情严肃,韩信清了清嗓子,补充了句:“倒是我,要谢过女公子的信任与举荐。”

他还想再说些什么,可还未开口,刘邦便大笑着揽过刘元:“吾儿好志气,张良、韩信,尔等皆不如也!”

张良笑着点头:“大王所言甚是。”

韩信脸色有些微红:“承蒙女公子赏识,我必竭尽所能,救出夫人。”

刘元为的便是这句话。

她也没再下跪磕头,或者说些冠冕堂皇的话。

月光下,她冲韩信笑了笑。

这一笑,可谓豁达大度,便是许多年后,韩信也没能忘。

那句你可还愿意拜我为师,终究没好意思说出口。

可刘元是何许人也,她洞悉人心,只要她愿意,她可以哄得所有人高兴。

当然,韩信也不例外。

但是,前提是她愿意。

刘邦伸了伸懒腰,嘴里还叼着不知道何时拔的草,左手扯着张良,右手揽着韩信,便离开了。

他做足了贤主的姿态,只满身痞子派头,与诸位雄主不同。

韩信向右侧过头,似乎在犹豫着什么。

恰在这时,刘元喊道:“阿翁与张公先回罢,女儿有事向韩公请教。”

刘邦头也不回,只是摆摆手,边走边吹起来了口哨。

而此时的韩信顿住脚步,转身,向前看去——

少女笑意盈盈,眼睛亮晶晶道:“至此,先生仍不愿意收我为徒吗?”

韩信的喉咙有些痒:“女公子真知灼见,雄心壮志,我没什么可以教你的。”

“你有。”刘元笃定地说。

“若只论带兵打仗,天下没有人能越过你去,”她扯住了韩信的衣袖,仰头看向他,坚定地说,“你是这世间真正的天才。”

“你为何如此信我?”韩信虽然一直颇为自信,可面对刘元的眼神,他却迟疑了——

便是萧丞相一直向汉王举荐自己,也并未如女公子这般坚定。

刘元没有正面回答,锋利的眼神直直撞向他的眼眸:“我尚且能这般相信你,难道韩公就这般不自信吗?”

她颇为贴心地扶正他背上的剑:“问问你自己的心,你当真不想收我为徒吗?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