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一炷清香的点燃,仙缘大会正式拉开序幕。
微雨峰和凌波峰,隔着镜湖相望。
如果昨天的山门初试一切顺利,那今天吕思衍师兄和李良玉,应该都在对面的那座山峰参加考试。
崔选如是想。
听说参加山门初试的人有数千人之众,昨天已经淘汰了七八成之多。
而举荐弟子也有超过八百之数。
今日,整齐列队,如鱼灌入,俯在松露台案上写字,下笔如有神的八百之众,又有几人能够笑到最后呢。
比赛就是这样,考试就是这样。
千万人往上涌,你前我后,我前你后,就是要超越数万你的人,才能站到最顶端。
高处胜寒否?崔选想问自己的兄长,那个在他心目中,像神一样的男人,崔渊。
眼见王弗已经写完了一张纸,崔选索性也不再想这些有的没的的事情。
动笔书写起来。
真正监考的,只有一个在摇椅上打瞌睡的周术师兄,但并没有人敢徇私舞弊,因为就算在他睡着的时候,他那柄名为诛邪的剑,依然在考场上空巡视个不停。
你若眼睛乱瞟,它便擦过你的脸庞飞过。你若坐姿不正,它便一把剑插在你的衣摆上。吓得人魂飞魄散。
实在是震慑力极强。
应试弟子便不敢乱动,眼观鼻,鼻观心地写着试卷,至于写出来个什么玩意,能拿到多少分数,全不在他们的计算之中了。
考完自是哀惨连连,叫苦不迭。
大齐和宋国,都是极重视书院发展的国家,考试盛行,尤其是文考。
所以不夸张地说一声,在道论这方面他们还真没怕过谁。
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试卷一交上去,当即给分,拿到道论上等评分的,基本都是太微书院的学子。
而宋国太微书院,举荐了十个人,就有八个人拿到上等,其余两个人也是中等。
自然令其他参加道论考试的人眼红。
他们也总算在仙缘榜之外,逞了一回威风。
下午的考试是灵测,同样是当下就出结果,只不过需要先检测完所有弟子的修行水平,在区分等次。
需要时间也不太长,太华剑派的师兄师姐只需要碰一下你的额头,就知道你的灵力水平以及灵根走势如何。
在这一关中,只有炼气四层的王弗和崔选拿到一个中等,其他人都是下等。
大家也只失落了一会儿,随即开怀:“反正我们是来长见识,看热闹的,不必介怀此事。”
他们也注意到,本次考试中,除了仙缘榜那些大热的名字之外。大多拿到灵测上等的弟子,基本都是由太华剑派行走弟子举荐的。
他们守正辟邪,巡视天下之余,极容易在平民市井之中,发掘那些灵根出众的孩子,也无怪乎战争中心的太华剑派,经历三次人魔之战,虽损失不少弟子,但人才从未凋零。
崔选看文崇明愁眉不展,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失利之中,怕影响他的下一场考试,便拍拍他的肩膀,鼓励道,“灵测又不是决定性的,我们还有问剑呢。”
的确,在这一场综合性的考试之中,问剑才是具有决定性的一门。
依然是在松露台。
撤去了案几,平地伸出数百块石板。
应试弟子们先是有些惊讶,随即恢复了平静。恭敬地听着师兄师姐,讲明第三场考试的考核方法。
“本次问剑的规则很简单,在指定时间内,你们可以使用任何一个工具,在石板上留下属于你们的痕迹即可。”
数百名站在松露台上的弟子无不震惊,就算是脸上藏得住,心里也暗暗在骂。
谁家好人,参加考试带一把剑?
倒也听说过之前仙缘大会的问剑,有采取在山林中找剑,或者在水中捞剑,甚至两人比武对决的方式。
但今天这场“问剑”又算得了什么?
大部分人自然是没有带剑,可是没有剑,又如何在坚硬如铁的石板上,留下自己的印记呢?
有剑又如何呢?有人因为自己随身携带了一把小匕首而暗自高兴,欢呼雀跃。
结果拿出小刀在石板上刻字。
刻一笔,消融一笔。
擦亮眼睛,重新尝试,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。总算醒悟过来,原来这次考试没自己想的这么简单。
旁边没剑的弟子,也停止了幸灾乐祸,开始思索解决之道。
见到有人调动灵力,以手指为剑,在石板上刻字。精神一阵,恍然大悟。立马效仿起来。
但学其形容易,学其神却很难。
并不是每个人灵力充沛和纯粹到,足以化指为剑。
香越烧越多。
每个人都绞尽脑汁,在调动着自己的灵力,或者寻找着自己能找到的其他物件,在石板上刻字。
刻什么东西,似乎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但真的如此。
王弗不知道尝试了多少次,咬紧牙关,汗湿衣襟,体力灵气为之一竭,在石板上书写了一次又一次。
可无论怎么写,她始终无法把自己的名字写全。石板上稍有痕迹的便只有一个“王”字,而另外一个字“弗”则淡得像是水渍一样,很快要在阳光下消融殆尽。
她尝试无果,终于瘫坐在地。
接受了自己不够完美的命运。
崔选划出了一道痕迹,一下子又消失得无影无踪。他必须得反复问自己,他希望在石板上留下什么痕迹?什么又是能够代表他这一个人的真正痕迹?
他写了自己的名字,化为虚有。
写了太华剑派,太微书院,太一天神,求仙问道……一切东西都不能长留于石板。
除非内心所坚硬地铭刻着的。
问剑,问剑。
又或许是在问心中所执,所愿。
但看清自己,是否又容易呢?
而在每个人愁云惨淡,像是背负着一座大山之时,却有人轻飘飘地提前完成了任务,拂袖而去。
在他们的石板上留下了,象征他们个性的字,大道至简的“晃”,笔力千钧的“玄”,灵动飘逸的“邈”,清俊挺拔的“紫”……
这些人是真正的天之骄子。
目不斜视,眼里也不用容得下沙子。
当然画虎不成反类犬,涂鸦得不成样子的字也有,松露台更有一半以上的石板是空白的。
这些人显然是要被淘汰的,他们也知道了自己的命运。
心中无剑的人,自然无法表现出剑意。
最后便是终审。
主持这场大会结尾的,是紫宸上人第四位亲传弟子洛自心,在师傅云游或者闭关其间,门派一切琐事交由她处理。
远远望去,她约莫三十岁上下,穿着门派常服,戴素冠披长发,样貌并不十分出众,惟有矫首昂视,气质凛然,加之其他太华弟子,端站于她身后左右,俯首低眉,犹如众星拱月将她围起。
俨然一派大师姐之典范。
声音浑厚,好似古钟,每一个字就仿佛训导在耳边。
“待会,会有弟子将写有你名字的木盒交给你,若是门派长老看中你的资质,里面便会放着相应令牌,如你接受安排,便拿着令牌走到相应区域。否则便留在原地,等待乘船下山。”
命运竟然要于此时此刻,见分晓。
随着木盒分发,犹如一块重石落入掌心,众应试弟子捧着木盒,心中有万分好奇,却又有万分惶恐。
洛自心却不紧不慢地介绍门派构成,长老分属,各峰专修。
其实下面的人实在没有心情听。
大部分人所抱着的愿望是,能进太华剑派已经是求之不得的恩宠和眷顾。
哪管成为内门弟子,还是外门弟子?
是去这座山峰,还是那座山峰?
当然也会有人在意其中的差别。
像是大齐太垣观的张晃,在听到紫宸上人并不打算、在本次仙缘大会招收亲传弟子之时,目光就下落,对手中木盒更是了无兴趣,只等着坐船下山。
于是在洛自心宣布,可以开启盒子的那一瞬间,他便将盒子放下,并未有打开的念头。因为心中的道已然决定,就绝不会有更改的可能性。
其他弟子不似他这般淡定,打开盒子之后,面色之变化可谓翻天覆地,有人忧就有人喜,有人快步向前,有人停在原地,有人踌躇满志,有人呆若木鸡。
顷刻,形势异也。
各人有各人的去向,各人有各人的命运。
宋国太微书院的学子文崇明,并不遗憾自己的落选,甚至还来得及,对意外入选玉壶峰的邓半夏,微笑着表示庆贺。
可令他意外的是:
除了自己和其他几个寻日里平庸的弟子,站在原地之外。
王弗和崔选也没有动。
他们两个的脸色也极为奇怪。
平日里最为开朗,情绪最为高涨的崔选,打开盒子之后,一反常态地陷入了沉默忧郁,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,像是一个囚徒,紧紧地被困在原地。
王弗更加是一副好像见了鬼似的神色,一脸苍白,不可置信,手指紧紧地抓着木盒,仿佛要将指尖嵌入进去似的。面容有一瞬间狰狞,目眦尽裂,却没有眼泪。
最后她像失去了所有挣扎力气似的,没有魂灵地枯站着。直到最后一刻,也没有移动分毫。
整个世界,整个场面,这大概就是对胜利者的迎接,失败者的批判吧。
仙缘大会,就此落下帷幕。
落选弟子全部乘坐“望海潮”下山,去时心情,已经跟来时大不相同。分外沉闷,压抑至极。
宋国太微书院这去的十个举荐弟子,最后竟然只进了一个末名的邓半夏,头名的文崇明,被人大为看好的王弗和崔选,却颗粒无收。
文崇明完全不相信,以他们的实力竟然会落选。一时胆大,竟然抓着崔选询问:“你们两个是怎么一回事?为什么会留在原地?”
他这种关切,并非落井下石,而是真的心存疑惑。其他同学亦是如此。
崔选重重地呼出了口气,随即有些无力地解释道:“我们家里的人其实事先跟我说了,只同意我去做内门弟子,就算收到霜华峰递过来的橄榄枝,我也毫无办法。”
同学们从未知道他面临如此压力,竟然在路途中从未表现出来,还嘻嘻哈哈,跟他们一直玩闹。
顿时又是愧疚,又是同情。
王弗听了崔选的答案,紧盯了他很久。在别人问及是否相同原因时,她低下头默不作声,选择了默认。
实际是心情复杂,完全不想说话。
她的那个盒子里是空的。
也就是说没有一个长老,觉得她有潜质。没有一个长老看上她。她没有崔选那样虽败犹荣的理由。
那种被轻视和贬低的滋味,让向来自恃过高的她,既然完全丧失了语言表达这种能力。
没人察觉到她的落寞,大家又谈论起唯一的幸运儿——邓半夏,她的道论拿了中等,灵测为下,最后却能成为外门弟子,去到玉壶峰,一定是在最后一门不公开的问剑科目拿了上等,可她写的究竟又是什么呢?
她在困扰大家,折磨大家不已的“问剑”上,到底有何精彩表演?又展现出了什么资质?
离她稍近的同学,哭笑不得地给出了一个令大家都十分意外的答案,“半夏大概是饿了,所以她在石板上画了一只鸡腿……”
原本难以释怀的众人,叹息了又笑,笑后又叹息才知道,命数之有无,原来是有。
“没想到我们最后只考进了一个人,回去一定会令书院的先生好生失望。”
同学们都有些羞愧得抬不起头来。
这时他们才想到吕思衍和李良玉。
“吕师兄的话,他一定能成功的。他不仅道论好,而且刻苦训练,道心坚定一定没问题的。”这不仅是判断,更是美好祝愿了。
又谈及李良玉。
崔选并不想让别人安慰自己,这个时候倒也还笑得出来,“初次见面她就把我一顿好打,要说她体内没有什么剑意,我才不肯信呢!”
聊到这样轻松的话题,大家又笑作一团。
但又想到,如果吕思衍师兄和李良玉被录取,那他们也应该像邓半夏那样被留在了山下,这会儿回去已经见不着他们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