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秦国的都城仙阳,历经两千年的风雨洗礼,如今已成为这片土地上最为繁华富庶的地方。城墙巍峨耸立,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和岁月沧桑,其坚固与宏伟让人不禁对前人的智慧肃然起敬。城内街道纵横交错,布局严谨而又不失灵动,每一条街道都有它独特的韵味和故事。
今日恰逢大秦国建国2000年的盛大庆典,整个仙阳城仿佛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。街头巷尾张灯结彩,五颜六色的旗帜在微风中轻轻飘扬,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几分节日的喜庆氛围。商贩们纷纷摆出自己最得意的商品,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各地的特色美食,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。人群如潮水般涌动,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于此,有的是为了庆祝这个伟大的日子,有的则是为了在这热闹非凡的日子里寻找商机或是享受片刻的欢愉。
孩子们穿着新衣,在人群中穿梭嬉戏,他们的笑声如同清脆的铃铛声,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限生机。街头艺人展示着各自的绝技,有吞火表演者口中喷射出炽热的火焰,引得周围观众阵阵惊呼;也有技艺高超的杂耍艺人,用一根细长的竹竿顶起各种重物,令人叹为观止。而那些身着华丽服饰的舞者,则随着悠扬的乐曲翩翩起舞,她们优美的舞姿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。
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,都被这股浓浓的节日气氛所感染。大家放下平日里的烦恼与忙碌,尽情地享受这一刻的美好时光。
然而,这一切都与台山无关。
******
台山位于仙阳城的东边,这座山脉在2000年前大秦国初立国建城时,距离城墙大约有200来里地,对于当时的居民来说,那也勉强算得上是一个遥远的存在了。然而,随着千年的岁月流转,城市不断向外扩展,如今台山离城区的距离已缩短至不过五十余里地。但即便如此,台山主峰依然保持着它的神秘色彩,作为皇家禁区,依旧是禁止凡人进入的,它依旧保持着其一贯的清净和隐秘,远离尘嚣。
台山之巅,矗立着一座古朴而庄严的殿堂——引路殿。这座殿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秦国立国之初,与大秦国同岁,见证了无数个春秋的更迭。据大秦国史书记载,引路殿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,其最初的用途是为了便于大秦国接引来自异世界的来客,为这些异世来客指明方向的地方,故而称之为引路殿。
引路殿建筑风格独特,采用了当时最顶级的工艺和材料建造而成。高大的石柱支撑着宏伟的大厅,墙壁上雕刻着复杂而又精美的图案,描绘了传说中的神话故事以及大秦国与异世界之间的联系。殿堂内部布置简洁却不失庄重,正中央放置着一座古老的祭坛,据说能够感应到来自另一时空的力量波动。
然而,在近一千多年的时间里,引路殿从未真正发挥过它应有的作用,在近一千多年的历史记载中,从没有过接引记录,也没有任何关于异世来客的确切消息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不少民众开始对这个传说产生了怀疑,认为这不过是流传下来的美丽传说,并不真实存在。大多数人将引路殿视为一个皇家进行祈福请愿的私密场所,一个象征性的地标,而非实际存在的跨时空门户。
即便如此,引路殿仍旧保留着它那份神秘的魅力,为台山增加了许多奇幻的色彩,吸引着那些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们前来探访。
不过台山能如此出名和神秘,固然是有皇家滤镜加持,更是离不开它自身风景独特。
******
单论高度,台山并不算得十分高,在大秦国境内的众多名山中,高度并不算突出,海拔不足千米,在大秦国境这山高在一众名山里即便不算最矮,也得排到中后了。然而,这并未妨碍它成为一处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。山上景色怡人,山腰上四季分明,景色各异,春日里漫山遍野的山花烂漫绽放,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地毯;夏日时绿树成荫,清凉宜人,是避暑的好去处;到了秋天,红叶如火,将整座山脉染成了热烈的红色海洋;而冬日则白雪皑皑,晶莹剔透,宛如童话世界。
尤其特别的是,明明海拔并不十分高,千米不到,可峰顶上却是终年云雾袅绕,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它的神秘感,也使得台山的美景更加如梦似幻。上有皇家禁地,内有七彩风景,搭上山顶那经常飘渺轻灵、变幻莫测流转游荡的云雾,组成了一副如梦似幻的美景,与四季不同的自然景观相互映衬,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。即使无法亲自登山体验,也丝毫不影响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和游客们对它的追逐和吹捧。
台山雾隐以其独特的魅力,入选了仙阳十景,可以未能登首,而是屈居仙阳十景第四名的位置。据说,如果不是因为不能随便上去,以及其一年四季都能看到,导致的稀缺度不够被扣了分,原本是有实力超越城墙落日、秦宫之晨、松涛文峰等著名景点,荣登榜首的。
近年来,随着大秦国即将迎来建国两千年的庆祝活动,来到仙阳城旅游的人数成倍增加。台山雾隐因其稳定美丽的景色以及不给门票就能免费观赏的优势,即便是位于仙阳市郊区且周边住宿条件有限的情况下,依然长期热度不减,常年稳居仙阳城必游榜前三名,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欣赏这一绝美的自然景观。
对于那些渴望探索或仅仅是想要一睹其风采的人来说,台山雾隐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存在,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,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。
******
尽管台山以其如梦似幻的四季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,但对于坐落在山顶的引路殿来说,这份美景却有着别样的体验。当山下的游客们陶醉于碧空如洗、苍山如翠以及流雾绕山的绝美景色时,站在引路殿中的工作人员所面对的则是另一番景象——四周几乎无尽的浓雾,山顶就只能看雾,看雾,还是看雾。
小白初到引路殿工作时,最开始最不习惯的也最难以适应的就是这一点。他原本满怀期待地想象着能够远眺整个仙阳城及其周边的壮丽景色,甚至在心中描绘了无数次云海翻腾之下的宏伟画面。然而现实却是,当他真正站在引路殿中向外望去,映入眼帘的只有白茫茫一片。无论朝哪个方向看去,都是浓密得几乎无法穿透的雾气,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。
“四面八方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都是雾”,小白常常这样打趣道,“如果严谨一点把自己脚下那一平方米的区域给踢掉,那也得有300度。” 这种描述虽然带着些许幽默和夸张,却也真实反映了他在引路殿工作的日常见闻。对于习惯了开阔视野的人来说,这种被雾气包围的感觉既神秘又有些许压抑。
尤其是在晴朗的日子里,当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向大地,山下的人们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浴,而引路殿周围依旧是那片不变的白色世界。偶尔一阵微风拂过,浓雾会短暂地浅淡一些,露出一小片模糊的山影轮廓,但很快又被新的雾气填满。这种瞬间的美好显得尤为珍贵,也让小白对这片神秘之地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。
尽管如此,随着时间的推移,小白逐渐发现了雾中独特的美。雾气并非总是静止不动,它们像是一群灵动的精灵,在空中缓缓流动、变幻莫测。有时候,太阳透过雾气折射出绚丽的光芒,形成一道道梦幻般的光束;有时则像是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轻柔的纱衣,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氛围。正是这些细微之处,让小白开始欣赏起这看似单调实则充满变化的环境来——个鬼,以上都是小白迫不得已的自我安慰罢了,实际上他只是没得选,所以才开始逼着自己去欣赏这些或浓或淡的雾气,如果是能守的云开,他还是很愿意看看碧海蓝天的,在天气好的时候,引路殿是真能看到海,台山往东不到一百里就是海,并且东面也没有更高的山峰,在天气晴好的时候,引路殿往东看,就能看到远处碧蓝的海,十分壮丽。
虽然这实在是很难很难。
但万事皆有特例,引路殿也并非真的一年365天都只能看到雾,偶尔小白也还是能实现自己打工日常里这小小的心愿的,看到海。